托马斯赫斯维克 —设计界的达芬奇 世博会种子银行!伦敦奥运会火炬塔
2023-08-08 10:44:4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因为并不是所有学设计的艺术生都能够在 23 岁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而立之年设计自己国家的世博会场馆和奥运火炬塔、获得建筑界奥斯卡「菲利普亲王设计奖」、同时又并被国内业界交口誉为「新生代达芬奇」的。

 

        从 24 岁正式出道到现在,赫斯维克的设计领域一直很广泛,从建筑、室内、雕塑到家具、公共领域…….几乎涉及到设计生活的各方各面。这种跨界的开放式,也是托马斯最享受的一种设计状态。其实,赫斯维克最在意的一直不是自己建造了多么宏大的东西,而是自己的设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体验和感受。

        他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英国当代最具创意奇才”的建筑师。他在36岁时就获得具有“工程技术界奥斯卡”之称的“菲利普亲王设计奖”,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皇家工业设计师。2010年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莱伯金建筑奖(Lubetkin Prize)。赫斯维克现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世界建筑领域最权威组织)荣誉会员,皇家艺术学院高级会员。他并先后被皇家艺术学院、邓迪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在2013年,他被选为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皇家院士。同年,他因对设计产业的贡献而获得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赫斯维克在1994年成立了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当时他年仅24岁。该工作室旨为“在单一实践中结合建筑、设计和雕塑”,作品横跨建筑、设计、雕塑、家具、时尚、公共艺术等多种领域。

      赫斯维克的优秀设计作品众多,几乎每一件都获得过奖项。其主要作品有:充满艺术美感和震撼力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台,被誉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红色象征”的伦敦市红色双层巴士,美轮美奂的2010年世博会英国馆,最具创意与情调的东岸咖啡厅和世界上最独特的桥之一“卷桥”等。

 

       以天才设计师名扬世界的赫斯维克头上经常顶着各种各样的光环,那些光环基本由他设计的各种作品和获得的各种奖项组成。但是,作为始终痴迷于设计的青年巨匠本人,赫斯维克却从没有忘记自己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关于创造的最重要的东西。

      赫斯维克的妈妈的伦敦自己开了一家手工首饰铺,主要以做珍珠首饰为主。小小的托马斯就成长在这样一片温婉柔润的珠光之中。任何讨生活的手艺都很不容易,忙碌的妈妈经常会让小托马斯从旁打下手,即使他会做的只是数数珍珠。然而,数珍珠并不只是要求识数,真正的珍珠非常娇贵,手上的油脂和细菌会让它们氧化,所以操作起来要特别当心。同时,眼睛对珠子的色彩和大小也要非常敏感,以免数的时候弄错了分类。而托马斯妈妈的一颗慧心和一双巧手,总能做出一件件美妙无比的项链、耳环等,让客人满意而归。赫斯维克就是在珍珠店中耳濡目染学到了自己设计美学的第一课。

《亭》

         他就是喜欢动手做好玩的、有想法、有创意的东西,他要学习 “发明”,但是大学里并没有什么发明专业可以学的,他逐渐明白了,他所要从事的应该是“设计”,在曼彻斯特技术专科学校,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托马斯选择了3D设计专业就是因为3D设计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表达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

Terence Conran

         在伦敦艺术学院学习那会儿,他遇上了人生的指路人,伦敦皇艺的老院长Sir Terence Conran英国设计界的教父级人物,设计经营大师,欧洲第一家设计博物馆的创始人,一手创立了英国著名家居品牌 Habitat。

       “他来到我们学院,但导师不让我和他聊,我抓住了唯一的机会,在楼梯间内的消防通道中堵到了他!当时觉得自己就像粉丝追星似的,可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明白如何把设计联系到真实世界里的人”。他们俩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交,托马斯甚至住到了康伦爵士家。

Heatherwick Studio

          除了在特伦斯•康伦爵士的乡村工作室的短暂实习经历外,托马斯并没有像大部分的英国设计师那样先进入大型设计事务所做学徒,他一毕业,才23岁就成立了自己的赫斯维克设计工作室,托马斯的设计工作室和车间位于伦敦著名的国王十字街 King's Cross,,现有200多人的设计团队大部分人员由建筑师、设计师和模型制作师组成。

The Rolling Bridge

        一开始当然是接不到大项目也就造造小桥,Thomas却搞出了个大新闻,直接把这个小桥变成了当地的地标卷桥”,The Rolling Bridge,作为帕丁顿盆地 Paddington Basin,综合体开发项目的一个地标物而受到英国设计界广泛的关注。

2010年世博会英国馆

       世博会英国馆其主题是“传承经典,铸就未来”,被称为“会发光的盒子”。英国馆共有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殿堂”和“活力城市”。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六层楼高、立方体的“种子殿堂”,它的周围插了大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这些亚克力杆会随风摇摆。白天,光线可以透用亚克力杆照亮内部。而晚上,则能够通过杆内的LED白色光源进行照明。同时,在每一根杆内部都含有不同种类的种子。这些种子是由英国基尤皇家植物园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种子银行所提供。

       2010世博会英国会馆在那场竞标中,年纪轻轻的他PK掉了包括“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在内的数十个业内大佬,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让托马斯·赫斯维克赢得了国际声誉。

种子殿堂

      这个创意,最初不被专家评委所看好,但其“种子圣殿”的环境意识概念和“种子银行”的自然物种保护理念,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和上海世博官员的力挺,而且其建造费用也只有其他方案的一半左右。托马斯并没有将这个光芒四射的“蒲公英”放置在高高的基座之上,而是将它置于一个微坡的下沉广场中低调而含蓄。

铜花瓣

      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赫斯维克的看法,认为承载奥运火种的主火炬台对在场的每个人来说都有无与伦比的巨大意义。而赫斯维克反问他们,「你能描述一下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奥运火炬台吗?」这可难住了大多数人。一般来说,人们总会兴致勃勃地谈起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轮椅运动员射箭点火或是北京奥运会上李宁举着火炬满场悬空奔跑点火的情景,至于那个台子的模样,几乎没人会记住。「所以说,人们只会记住让他们激动、快乐的体验。重要的是人在当时的心情。相反,那些巨大的、预想之中会名留青史的火炬台在奥运过后就废弃在那里,孓然耸立,毫无用处,纯属浪费。只有鸽子的粪便落在它们身上。」既然了解了这一点,赫斯维克便下定了决心,首先,不能太把主火炬台「当回事」,尤其是不能以建造纪念碑的心态去设计它,毕竟这是一个将来没多少人会记住的作品;第二,虽然如此,他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只用过一次就被忘记、被遗弃,这样既不环保也对不起自己的心血。「我可不想只是设计一个放在棍子上的碗,」赫斯维克想到,那么,到底怎样的主火炬台才能在给人留下印象的同时兼顾节省而环保的理念呢?

铜花瓣

      这个充满艺术感和震撼力的作品,是由曾为宾利汽车制造手工零件的传统工匠们手工打造的,204个“铜花瓣”象征了参加奥运会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于是,铜花瓣的设计就应运而生。用设计师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由 204 个非常小的部件构成,能一同升起并最终竖立在场馆正中」的火炬。为了组成一个完美的花瓣火炬台,这 204 个花瓣的形状都不一样,每一片都必须保证能以正确的角度构成整体火炬大铜花的一部分。

       同时,每个花瓣的实际面积和重量又必须完全一致,不能让参赛国家误以为火炬的设计带有某种歧视。而奥运结束后,每一片铜花瓣都可以拆卸下来,送给各国做永久的纪念。这样,不仅仅是点火方式,这个火炬台本身就具有某种动感,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而比赛之后又能以礼物的形式被各国作为英国友谊的象征而收藏,同时也不会造成以往奥运过后那种巨型建筑物的浪费。

伦敦市红色双层巴士

    被誉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红色象征”的伦敦市红色双层巴士,是英国的象征,也是赫斯维克在有限空间中对人性功能化设计的再一次考量。

东岸咖啡厅

       非凡的结构实际是赫斯维克工作室的第一个完整的建设。整体作品形如这块辽阔driftwood ,洗涤行动岸边,生锈的金属外壳undulates节像戒指,已被平滑大海。规模和物质的结构,加上其独特的外形和设置,在不平凡的对比中表现出工业,自然灾害和人为造成对大地的伤害。

 

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

       赫斯维克工作室为香港的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购物中心设计了更新计划。这座65万平方米的购物兼娱乐中心建于1980年代末,4座大厦里设置了办公室、饭店、公寓和餐馆等。

       他为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设计的标志性建筑物,容器Vessel,这座可与人互动的建筑物号称,将要成为“纽约的埃菲尔铁塔”,人们可以通过攀爬、探索、远眺感受这座建筑的魅力。

 

Bacardi (百加得) 酒业公司

    2014年,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完成了英格兰汉普郡的,孟买蓝宝石杜松子酒公司的扩建项目这家公司隶属于著名的,Bacardi (百加得) 酒业公司

通风口

      地下变电站的通风口,就在大名鼎鼎的圣保罗大教堂旁边,Thomas希望即使是通风口也美美的。

挤牙膏形状的金属椅

       “其实我的设计理念是不要简单的拷贝,建筑是一个城市慢慢孕育出来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品位的提升,大家都愿意做一些特别的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建筑,这也是我奋斗的方向。”——托马斯·赫斯维克

          

          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赫斯维克先生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贯彻着这一宗旨,我们中国的设计师也应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让我们的设计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让人们能感受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赋予爱、温暖在其中。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设计师,我们一直在努力!